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从演艺安全“保护人”到智能舞台“探路者”
点击:4751    添加时间:2019-01-02 15:35:00    信息来源:中国演艺科技网

01

(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

从不被了解到备受关注,全国剧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从建立至今已走过10年历程。上百名标准化工程师为剧场标准化工作付出艰辛努力,使演艺行业从“恣意生长”到“有矩可循”,特别是,委员会重点制定贯彻的演出安全标准体系,更是用标准化技术有效遏制了舞台安全隐患,为演出安全保驾护航。

日前,全国剧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8年年会暨10周年总结在北京召开,来自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的相关负责人,全国剧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舞台机械分委员会部分委员,以及演出行业、演艺设备制造企业相关负责人参会。各方专家以10年总结为契机,深入探讨我国剧场标准化建设的成就及发展前景。

从无到有,标委会应运而生

2008年正值国际标准化组织致力于推动服务业标准化发展的初期,我国率先响应发展战略,全面推动服务业标准化组织建设,文化部统筹领导,多次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管部门沟通协商,在文化领域成立了全国剧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8个标委会。

当时很多人不了解标准化的内涵,也意识不到标准化技术对文化领域发展的意义,所幸许多专家前期在剧场标准化领域进行了扎实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让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意识到文化行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所长王丰告诉记者,通过反复阐释文化领域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最终组建了8个标委会,成为我国服务业标准化中第一批被批准建设的技术组织。

10年来,全国剧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出台演艺剧场领域的5项国家标准、73项行业标准,内容涉及演出安全、舞台技术和剧场管理,为我国演艺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用标准化体系保障演出安全

2015年,贵州毕节大剧院垮塌事故引起社会关注;几个月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音乐厅发生坍塌,演出安全的话题受到公众和有关部门前所未有的重视。全国剧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闫贤良当时便呼吁应高度关注演出安全问题,“随着我国剧场建设不断增多,市场招标、施工质量问题也随之增加,事故隐患已接近爆发的临界点,如果再不运用标准化技术为演出安全‘把关’,事故将频发,演职人员及观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将面临威胁,艺术欣赏体验无法保障。”闫贤良说。

事实上,从2009年开始,全国剧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就在对剧场科学调研和把握的基础上,启动了演出安全的标准化工作,购入检验检测装备;2013年,标委会启动了演出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开始承担演出安全相关研究课题。文化部也高度重视演出安全,决定从部属大剧院的安全检测检查开始,到2016年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使用场馆,全面进行安全检测。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所涉30多个剧场零事故,正是由于有了演出安全标准化的保驾护航。

全国剧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陆续完成了13项安全标准,基本涵盖演出领域的各类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为安全检测提供了比较详实的基础标准。王丰告诉记者。闫贤良则表示:标准制定出来没有人使用,没有配套的监督检验、认证认可措施,等同于无效标准。他说,在演出安全标准体系被纳入强制标准的同时,建立系统的检验认证体系才是贯彻标准最根本的举措,也是标委会始终致力的方向。

标准化向智能演出领域拓展

本次年会上,与会剧场管理者和演艺设备企业负责人也向记者表达了对全国剧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过去10年工作的肯定,以及对剧场标准化工作未来发展的期待。国家大剧院舞台技术部副部长徐奇说: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在舞台上广泛应用、智能化剧院慢慢出现,使得剧院的设备配置与功能(硬件)、服务质量体系(软件)的标准化成为大势所趋。通过全国剧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努力,我国不仅颁布了硬件标准,同时还出台了管理、服务的软件标准。

广州珠江灯光科技有限公司代表刘贤莉也认为:随着剧场标准化在国内外演艺装备领域的不断拓展,我国演艺装备企业的生产和研发有了依据,也有利于我们的产品走出国门,展现中国智造的魅力。

与会代表表示,希望标委会继续贯彻落实《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科技创新规划》中提出的推动文化行业标准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剧场标准体系,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协调文旅观演场馆建设标准制定与实施;把团体标准试点作为一个重要抓手,把中国标准推向国际作为重要突破;此外,加强人才培养和学科体系建设,用标准化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在舞台上的应用,在科学技术与标准化结合方面做出新的示范。特别是在大数据、智能化不断应用于演艺场馆的今天,标准先行,能够引导数字化资源在演出领域高效应用、共享和传播。闫贤良如是说。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返回]

版权所有©江苏时代演艺设备有限公司 备案号:苏ICP备17049521号